一、先搞懂核心前提:石油用啥货币买?
全球石油贸易有个 “不成文规定”——几乎都用美元结算,这就是 “石油美元体系”。比如沙特卖石油给中国,中国要先把人民币换成美元,再付给沙特;沙特拿到美元后,又会用这些钱买美国国债、进口美国商品,形成美元的 “循环流动”。
这个体系让美元和石油牢牢绑在一起,也让石油价格变动,成了影响各国货币汇率的关键因素。简单说:石油价格涨或跌,会通过 “贸易收支”“通胀水平”“政策调整” 三个渠道,改变不同货币的 “值钱程度”。
二、石油出口国:货币跟着油价 “坐过山车”
对俄罗斯(卢布)、沙特(里亚尔)、加拿大(加元)这类靠卖石油赚钱的国家,油价涨 = 货币强,油价跌 = 货币弱,关系像 “同涨同跌的兄弟”。
举个例子:2022 年俄乌冲突后,国际油价从每桶 70 美元涨到 130 美元。俄罗斯每天卖石油能多赚几十亿美元,手里的美元变多了。其他国家想买俄罗斯石油,就得先换更多卢布(需求增加),卢布汇率一路升值,从 1 美元兑 150 卢布涨到 1 美元兑 50 卢布,一度成了当年 “最强货币” 之一。
反过来,2020 年疫情初期,油价暴跌到每桶 20 美元以下。沙特卖石油的收入直接 “腰斩”,外汇储备减少,里亚尔(与美元挂钩)差点撑不住;加拿大出口收入下降,加元汇率从 1 美元兑 1.3 加元跌到 1 美元兑 1.45 加元,手里的加元能换的美元变少了。
这类货币还有个特点:油价波动越大,货币汇率越不稳定。所以炒加元、卢布的投资者,每天都会紧盯石油价格走势。
三、石油进口国:货币跟着油价 “反向走”
对中国(人民币)、日本(日元)、印度(卢比)这类需要大量进口石油的国家,情况正好相反 ——油价涨 = 货币压力大,油价跌 = 货币松口气,像 “互相拆台的对手”。
比如中国每年要进口 5 亿多吨石油,油价从 70 美元涨到 100 美元,每进口一吨就要多花 30 美元,一年下来要多花 150 亿美元。为了买石油,中国需要兑换更多美元(美元需求增加),人民币就会面临 “贬值压力”。2023 年油价上涨时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 6.8 跌到 7.3,就是这个道理。
再看日本:日本几乎 100% 依赖进口石油,油价涨得越多,日本花的外汇就越多,“贸易逆差”(进口花的钱比出口赚的多)会扩大。外汇储备减少,日元就容易贬值。2021-2022 年油价翻倍,日元对美元汇率从 110 跌到 150,创 20 多年新低,背后就有油价上涨的 “推波助澜”。
只有当油价下跌时,进口国的 “石油账单” 变少,外汇支出减少,货币汇率才能更稳定,甚至小幅升值。
四、特殊玩家:美元的 “双重身份”
美元是个例外 —— 它既是 “石油结算货币”,又是美国的本国货币,所以油价对美元的影响更复杂,分两种情况:
短期:油价涨,美元可能涨
石油用美元买,油价涨时,全球对美元的需求会增加(大家都要换美元买石油),短期会推高美元汇率。比如 2022 年油价上涨期间,美元指数(衡量美元强弱的指标)从 95 涨到 114,创 20 年新高。
长期:油价涨太多,美元可能跌
美国也是石油进口国(虽然自己也产油,但仍需进口),油价涨太久会推高美国的通胀(汽油、塑料等都变贵)。为了抑制通胀,美联储可能会加息,但加息太多会拖累经济;如果经济下滑,投资者会觉得美元 “不保值”,反而会抛售美元,导致美元贬值。
五、一句话总结:记住这 3 个关系
石油出口国货币(卢布、加元):油价涨→货币强,油价跌→货币弱
石油进口国货币(人民币、日元):油价涨→货币弱,油价跌→货币强
美元:短期油价涨可能带动美元涨,长期油价暴涨会给美元添压力
最后提醒:石油只是影响汇率的因素之一,还要看各国的经济增速、利率政策、国际局势等。但搞懂石油和货币的关系,就像掌握了一把 “理解汇率波动的钥匙”,不管是投资还是看新闻,都会更明白背后的逻辑。

